第0344章 意在中原
就在赵弘收拾益州形势的时候,河北的形势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幽州、并州,包括冀州和青州的一部分都已经落入了刘备的掌控之中,整个河北,袁尚的大燕国仅仅只控制着一座邺京,出了邺京,皆为刘备的天下。 而更让袁尚没有想到的是,河北的世家大族,许多曾经对他和他的父亲山呼万岁磕头行礼的世家大族,这是时候没有表现出一丁点的爱国热情,刘备的大军一到,除了沮授的家人组织家丁略作抵抗以外,其他的显赫豪门立刻就“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甚至连当初的从龙之臣,颜良、蒋奇、蒋义渠还率领一万多燕军向刘备投降。 邺京,显然是守不住了。 袁尚当下果断下了一封他在邺京的最后一道圣旨,迁都洛阳,依托黄河防线,抵挡大耳贼的进攻。 如果列为觉得袁尚很悲催了,其实不然,此时此刻有一个人比袁尚更悲催,那就是曹操。 曹操在征讨刘璋之时,孙权以周瑜为大都督,庞统、鲁肃为参军,率领大军偷袭荆州。守卫荆州的虽然是谋士程昱和猛将夏侯惇,但是曹操军终究主力不在荆州,周瑜在偷袭江陵失手以后,转而率军南下,攻打长沙、武陵、零陵和桂阳,曹军因为兵力不足,不敢和曹军争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孙权将荆南四郡收入囊中。此时的曹操仅仅只掌控了荆州北部宛城、襄阳和江陵。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曹操已经够惨了,可是老天爷也仿佛存心和他过不去,一场蝗灾过后,整个荆州成了一片白土,颗粒无收。 益州没有拿下来,荆州又丢了一半,并且蝗灾让曹操今年绝收。但是好在曹操施行的是屯田制,他在江陵囤积的粮草也足以让他和他的人马百姓熬过今年。当然,曹操也不会只想着熬,他得知刘备在幽州杀得袁尚的人马丢盔卸甲,魂飞魄散,他决定留下一支偏师防守江陵——前番周瑜偷袭都没有攻下江陵,他相信现在周瑜还想拿下江陵,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自己率领主力人马北上驻扎宛城,相机经略中原。 留守江陵的主将是夏侯惇,荀攸为辅;夏侯渊驻守襄阳,程昱为辅。在曹操北上宛城的时候,他问夏侯惇道:“元让,如果孙权逆流而上来或者是黄巾贼寇顺流而下来攻打江陵,你如何应对?” 夏侯惇慨然道:“转移百姓,坚守外城,等待襄阳的援兵!” 曹操道:“如果这样,江陵就守不住了。” 夏侯惇道:“请丞相明示!” 曹操道:“江陵城池太扩,如果你坚守外城,兵力不足,一处被破,江陵难保。” 荀攸道:“丞相的意思是如果敌军来攻,我军将百姓转移到内城,退保子城,静待援军。是也不是?” “哎——”曹操长叹一声:“其实这也只是中策。” 夏侯惇问道:“请问丞相,上策为何?” 曹操道:“如果我坐镇江陵,从汉沔席卷渡江,直取建业,迫使周瑜回援!可是如果我不将主力领走,周瑜是不会来攻打江陵的!” 荀攸道:“丞相,那何不伪作丞相远征河北的假象,诱使周瑜来攻,主公挥师东下,攻取建业,大汉复兴有望了!” 曹操微笑道:“公达,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荀攸一愣,道:“请丞相明示。” 曹操道:“奉孝在的时候对我说过,当年孙策席卷江东的时候,大杀江东士族,导致江东世家大族人人愤恨,所以奉孝说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故而最后我们只用一个小小的谋略,便去了孙策的性命;而这孙权却不一样,孙权极力拉拢江东世家大族,如果我军现在就算拿下了建业,短时间内想平定江东,非不为也,而是不能也!所以我方才说直取建业,不过是迫使周瑜回援,并没有袭取建业的意思。” 荀攸道:“丞相高见,在下所不能及也。” “好了,都早些歇息吧!”曹操站起身来,一手牵着夏侯惇的手,一手牵着荀攸的手道:“我荆州的钱粮大半都在江陵,江陵若失,大汉亡矣!我只望你们二人能通力合作,不要让我失望才好啊!” 夏侯惇双手握住曹操的手道:“丞相放心,小弟定不辱使命!”夏侯惇这样回答是在让曹操放心,他是在告诉曹操,我们既是君臣又是兄弟,不会让你失望的。 次日,曹操与荀彧领着三万人的主力北上,入住宛城,随时准备经略中原。 刘备的本意是想攻破邺城,活捉袁尚的,司马懿道:“主公,此时此刻不是活捉袁尚的时候。” 关羽问道:“仲达先生,这是为何?” 司马懿道:“袁尚或死或擒,中原燕军势必瓦解,那便是给了占据荆州的曹操和江东的孙权进取中原的机会,留着袁尚,如果曹操或者孙权图谋北上,我军则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也正好整顿河北政务,待袁尚和曹操、孙权拼得筋疲力竭以后,我军挥师南下,攻取中原,王霸之业成也!” 刘备听了司马懿的话,激动得热泪盈眶:“我得先生,如鱼得水啊!” 司马懿道:“另有一地,还请主公派遣大将镇守。” “何处?”刘备问道。 “并州。“”司马懿答道:“黄巾贼寇如果北犯,晋阳是其首先要攻取的战略要地,晋阳一旦陷落,邺城难以保守。” 张飞道:“大哥,让俺去守卫晋阳,黄巾贼寇若敢进犯,小弟一定杀他哥片甲不留!” 刘备笑道:“三弟乃当世猛将,经略中原还要仰仗三弟,三弟去了晋阳,谁来为为兄冲锋陷阵啊?” 张飞一听这话笑道:“大哥说到俺老张心里去了。” 刘备对关羽道:“云长,那晋阳就仰仗你了。” 关羽道:“大哥放心,只要小弟在,定然不叫那黄巾贼寇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