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3章 许攸荐司马
袁尚听了母亲刘氏带来的话,不禁犯难了起来。他和田丰、沮授还有审配虽然常有往来,但是他知道他们对于自己父亲称帝这件事的态度。这三根榆木疙瘩并不是不希望自己的父亲称帝,而是希望在覆灭了曹操,生擒了汉献帝以后,让汉献帝禅位给自己的父亲。可是如今曹操占据了荆州,又死灰复燃了,想生擒汉献帝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可是不生擒汉献帝,这三根榆木疙瘩怎么可能给自己的父亲献上劝进的表章呢? 许攸虽然恭恭敬敬的向袁尚拱手,但满脸都是洋洋得意的样子进言道:“主公,微臣推荐一人,定可叫他们三人向老主公献上劝进的表章。” “别卖关子,快说快说,谁能让这三个榆木疙瘩开窍!”袁尚最是见不得许攸洋洋得意的模样。 “河内司马懿。” 袁尚一愣,问道:“那个司马懿,如何没有听说过?” 许攸道:“司马懿乃司马防之子,当年曹操占据中原的时候,屡屡召其为官,这司马懿都拒绝了,后来是曹操拿住了司马懿的满门老小,司马懿万般无奈之下,才勉为其难。” “你说的司马防是不是就是那个整日里装模作样的腐儒?”袁尚想了想道:“如果是司马防的儿子,现在年纪也应该不大吧,顶多也就二十多岁吧,一个毛头小子,他能有什么办法让那三根榆木疙瘩开窍?” 许攸道:“主公啊,死马当作活马医,试上一试又何妨呢?” 袁尚道:“既然这样,那你去试试,只是要快些,怕只怕父亲等不到那一天啊。” 许攸躬身拱手道:“主公放心,微臣这边是办。”许攸之所以这般情急意切的向袁尚推荐司马懿,那是因为司马家族是中原的世家大族,许攸的目的就是联合中原的世家大族以对抗河北的世家大族。早在袁军刚刚包围许昌的时候,许攸就去了河内温县拜访了司马家,见到了赋闲在家的司马防。 河内司马家,那是河内郡的第一名门望族,所以无论在何处,司马防都要保持着威仪,这一点可以说是朝野皆知,这也正是袁尚为什么说司马防喜欢装模作样的原因。 许攸请司马防去邺城为官,辅佐袁尚。司马防犹豫了半晌,最后取出了一份书札,上面书着《荫客制》。司马防对许攸道:“只要你家主公能够接受这份《荫客制》,我司马家满门则皆愿意为你家主公效力。” 所谓《荫客制》,就是以律法的形式将官员占田的数量和蓄奴的数目固定下来。朝廷的官员可根据品级的高地荫庇亲属、客户,多者可以至九族,少者可以荫三世,此为荫亲属制。宗室、国宾、先贤后人及士人的子孙待遇相同。官吏还可以荫庇食客及佃客,此为荫客制。 虽然荫客制限制荫客的数量,比如一、二品可荫五十户,三品十户,四品七户,五品五户,六品三户,七品二户,八、九品一户。但是各世家大族完全没有遵守限额。 比如历史上西晋建立不久,世族大户就拥有超额的奴客量。如王戎“性好兴吏,广收八方田园,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石崇水碓三十余区,苍头八百余人;刁协、孙逵有田万顷,奴婢数千人;谢混一门两封,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皆超过限制数量。 正是因为施行了《荫客制》,才导致了天下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这才有了后来石崇王恺的斗富。 由于官吏自身及被荫庇者皆不需向国家赋税,朝廷收入减少。最后由一般齐民编户负担赋税,这使得本身负担不轻的农民纷纷投靠在大地主名下。世家大族掌握了经济特权,与朝廷分庭抗礼,最后朝廷采取检括户籍的方式压抑世族荫客数。当然这是后话。 《九品中正制》和《荫客制》是维护世家大族利益的两根擎天之柱。 《九品中正制》确定世家大族在朝廷中的品级;《荫客制》则确定世家大族在朝廷中享有多大的经济利益。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九品中正制》建立了大魏帝国,《荫客制》建立了大晋王朝。 曹操的屯田制就是被这两个制度所彻底的颠覆了。 从此之后,一个以世家大族为代表的大地主时代,就此到来。 许攸取了司马防给他的《荫客制》以后,并没有马上呈递给袁尚。许攸虽然贪婪腐败,但是他对于这个《荫客制》到底是要做什么,他还是十分清楚的,或许司马防早就将这《荫客制》呈递给曹操过,曹操没有采纳,所以他们司马家才拒绝与曹操合作。 如今这司马防由想将这《荫客制》呈递给袁尚,袁尚会采纳吗? 不好说,当然,袁尚采纳了更好,如果袁尚不采纳的话,他许攸虽然不会招致灭顶之灾,但是很有可能会被袁家驱逐出官场。 但是现在机会来了。许攸相信,田丰、沮授和审配是能够接受这个《荫客制》的,因为这个《荫客制》给他妈带来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当然,许攸之所以向袁尚推荐司马懿,他的目的就是让司马懿去向这三个榆木疙瘩进献《荫客制》。如果这三根榆木疙瘩接受了司马懿进献的《荫客制》,那么他们三人就一定会向袁绍进献劝进表,这样的话,无论是袁家还是司马家都得感谢他许攸,那么就极有可能形成一个以宛城许家和河内司马为中心的中原世家大族群体。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许攸和司马防可以建一个“中原世家大族群”,并且他们两个是群主,以此对抗河北世家大族;如果这三个榆木疙瘩不答应这个《荫客制》,袁绍袁尚追究起来,那也没关系,许攸可以堂而皇之的将所有罪过都推给司马家,司马家被踢出了官场无关紧要,只要他许攸还在官场,司马家便有重返官场的机会。